一般情况
了解身高、体重、体重指数、血压、三围、腰臀比例和营养发育状况等。
内科常规检查
对胸廓、心脏、肺脏、腹部、肝脏、胆囊、脾脏、胰脏、肾脏和神经系统等进行全面理学检查,发现可能存在的阳性体征,及早予以诊断和治疗。
外科常规检查(女)
检查全身皮肤、浅在淋巴结、甲状腺、四肢、关节、脊柱、乳房等重要组织器官,发现可能存在的阳性体征。
直肠指检
通过指诊可以触摸到直肠下端及肛管有无肿物和压痛、触痛,以诊断是否有良性肿瘤、恶性肿瘤、感染、肛裂等疾病。
妇科常规检查(已婚)
包括外阴、阴道、子宫、附件等。
眼科常规检查
检查视力、眼睑、泪器、结膜、眼球、角膜等项目及外眼器官。
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
对外耳、外耳道、鼓膜,外鼻、鼻腔、鼻窦,咽部、扁桃体、鼻咽部、喉部等处进行详细的检查,及早发现病变,特别是喉癌、鼻咽癌等。
口腔科常规检查
对唇、口腔粘膜、齿、牙周、舌、腭、腮腺、颞下颌关节等进行全面检查,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和牙病,提出保护牙齿的方法。
胸部X光正位片(DR)
检查胸壁、胸廓、心脏、肺部有无病变情况。
腹部彩超
检查肝脏、胆囊、胆管、脾脏、胰腺、双肾等是否具有病变情况。
输尿管、膀胱彩超
检查输尿管、膀胱是否具有病变情况。
子宫、附件彩超
对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等部位的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。
颈动脉彩超
颈动脉超声是诊断、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,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、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。
乳腺彩超
对乳腺增生、乳腺纤维瘤、乳腺癌等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。
心脏彩超
对冠心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心肌病、肺心病、心包炎等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。
静态心电图检查
用于心肌梗死、心律失常、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检查。
静脉采血
使用真空管、一次性针头于肘静脉采取血液标本。
报告解读
由全科专家对体检报告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建议。
复查计划
按照《健康规划书》的计划安排,主动定期进行健康访谈、提醒,记录会员各项指标、自我感觉、饮食运动等情况变化,并给予评价指导,动态检测会员的健康状况。
血常规
是最基础的血液检测项目,通过检查可了解三种血细胞的数量及各种相关参数。从而了解机体是否有贫血、感染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等。
尿常规
根据干化学和镜检分析,观察尿液中的成分变化,及早发现泌尿系统和其它相关疾病。
大便常规
通过对大便的检查,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、出血、寄生虫、菌群失调等情况。
大便潜血
检测消化道有无出血现象,从而分析消化道的病变,特别是恶性肿瘤等疾病。
尿肾功能七项
1、β2微球蛋白:产生于淋巴细胞,尿液中含量很少。增高:见于近端肾小管损害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恶性肿瘤、肝病、脏器移植后的排斥反应、艾滋病等。减低: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等。 2、α1微球蛋白:是一种糖蛋白,主要在肝脏及淋巴组织中合成,广泛分布于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。尿α1—MG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。游离型可被肾小管滤过,结合型不能通过肾小管。病理性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,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,尿中出现结合型α1—MG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。尿α1—MG可作为反应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。 3、IgG免疫球蛋白:肾小球滤过膜基膜的损伤的指标,尿中IgG增加,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、慢性肾小球肾炎、尿毒症、某些高血压、肝硬化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、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等。 4、尿转铁蛋白(TRF):TRF是一种敏感的内脏蛋白,在肝脏内合成。当肾小球早期损伤,程度轻微时,尿中仅有白蛋白、TRF滤出,由于TRF分子较白蛋白大,故能更早的反映肾小球损伤,是早期肾小球损伤的指标之一,是肾小球电荷屏障损伤敏感指标。 5、尿总蛋白/尿肌酐:尿蛋白持续增多是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。对多种肾脏疾病早期到进展阶段的诊断、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
肝功能十二项
通过对肝脏酶、蛋白、胆红质的检测,可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情况,肝细胞实质受损情况,肝内、外胆道阻塞情况等。
肾功能三项
综合反映肾小球的功能,也用于痛风的诊断。
血脂六项
用于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。
同型半胱氨酸
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,心脏病的几率增加3倍,主要用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。同型半胱氨酸作为独立的心血管风险指标已被广泛接受,是高血脂、吸烟、糖尿病之外的又一危险因子。
糖化血红蛋白
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,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。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,且受抽血时间,是否空腹,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。因此,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,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“金标准”。
甲状腺功能五项
判断甲状腺功能,鉴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。
碳13呼气试验
通过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,确定胃内有无幽门螺杆菌,有助于溃疡病、慢性胃炎、胃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。
胃功能四项
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,在胃腔内经盐酸(HCL)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(pepsin)作用变成胃蛋白酶,将蛋白质分解成膘、胨及少量多肽。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: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,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,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;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(相对于胃窦粘膜),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、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、异型增值有关;PGI/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。 血清累泌素17(G-17)含量是早期胃癌重要指标:G-17是由胃窦G细胞分泌的胃肠道激素,是胃酸分泌的刺激激素,其分泌主要受胃内PH值、G细胞数量和进食的影响。它是反应胃窦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。在诊断和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方面有重要地位,并在胃癌进展过程囊起重要作用。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、复制、浸润转移,因此G-17是早期胃癌的重要筛查指标。
乙肝二对半(定量)
诊断乙型肝炎及了解机体对乙肝的免疫情况,与定性相比更精确。
人乳头瘤病毒23分型检测
高危型HPV能引起宫颈细胞发生异常改变。对于发生异常改变的细胞如果不及时处理,就可能发展成宫颈癌。13种最常见的高危型HPV是16、18、31、33、35、39、45、51、52、56、58、59和 68。其中16型和18型最常见,约70%的宫颈癌与他们相关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指出,约10%感染HPV 16型和18型的女性会在感染后3年内发展至高度宫颈癌前病变(CIN 3)(感染其它高危型HPV的女性中约有4%会出现这种情况),20%的女性会在10年内发展至高度宫颈癌前病变(其它高危型HPV约7%)。
EB病毒DNA定性
鼻咽癌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诊断。
癌胚抗原定量(雅培)
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,直肠癌,乳腺癌,胃癌,肺癌,胰腺癌等,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。
角蛋白抗原21-1
主要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的病程。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。
甲胎蛋白定量(雅培)
主要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、肝样胃癌和性腺或性腺外某些生殖细胞肿瘤(如卵黄囊瘤)的诊断和鉴别诊断。
铁蛋白(雅培)
血清铁蛋白虽非特异性,但除肝癌、胰腺癌中度指标升高外,其它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、胃癌、直结肠癌均不升高。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,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,持续增高则愈后不良,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,特别是对AFP阴性的患者尤具意义。
糖类抗原19-9
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-9水平明显增高,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90%以上; 肿瘤复发时,CA19-9可再度升高,并且发生于影像学诊断之前。因此可用作监测肿瘤的复发。
糖类抗原125
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病人的血清中,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卵巢癌,同时也是卵巢癌术后、化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。对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,如乳腺癌40%、胰腺癌50%、胃癌47%、肺癌44%、结肠直肠癌32%、其他妇科肿瘤43%等。 ①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,手术和化疗有效者CA125水平很快下降。若有复发时,CA125升高可先于临床症状之前。 ②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,如乳腺癌40%、胰腺癌50%、胃癌47%、肺癌44%、结肠直肠癌32%、其他妇科肿瘤43% ③非恶性肿瘤,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盆腔炎、卵巢囊肿、胰腺炎、肝炎、肝硬化等虽有不同程度升高,但阳性率较低。 ④在胸腹水中发现有CA125升高,羊水中也能检出较高浓度的CA125。 ⑤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,也有CA125升高的可能。
糖类抗原242
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,尤其对胰腺癌、结直肠癌、胃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。卵巢癌、子宫癌、肺癌等肿瘤也可升高。
尿基超薄细胞学检测
膀胱镜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,但其为有创检查,用于筛查膀胱癌患者受到很大的限制。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性高,总特异性为94%-100%,但其敏感性低,一般来达到50%。
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
TSGF是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结果,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逐渐释放到外周血液,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重要作用,在肿瘤形成早期即明显升高。TSGF可以对全身各系统、各脏器、各组织来源的肿瘤起到联合检测定的效果。
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
液基薄层细胞学(TCT等)作为传统巴氏涂片方法的改良,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大大地提高了,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生,中国卫生部、国家癌症基金会及中华医学会妇科分会在2003年8月一致通过将液基细胞学检查列入子宫颈癌筛查最佳方案之中。
TK1(胸苷激酶1)
评估各类增殖类疾病恶变风险:处于过度增殖的增殖类疾病是肿瘤形成的第一步。基于TK1与细胞增殖的密切关系,能够灵敏土检查出TK1浓度的变化,从而发现恶性增殖风险,为肿瘤的预防提供增殖信息,适用于健康人群的肿瘤预防检测。评估肿瘤复发风险。
健康管理项目及产品->脑功能检测
在对大脑生理功能进行评判时,最有效的检测手段便是脑电系统检测。定量数字脑电系统具有实时分析功能,简便易行, 重复性好, 是目前评价脑功能、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手段。分析结果与原始波形同步对应,直观反映客户脑功能变化情况,使得临床在有效时间内能够及时给予干预。 与脑CT/MRI等影像学检查反映的仅是形态学方面的改变(其对脑梗死、脑出血等有器质性改变的诊断具有优势)相比,脑电系统检测可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以前尽早发现。
专业服务
一对一顾问式体检咨询服务,专业高效,让您不出门就能了解专业相关问题
个性化定制
体检套餐针对不同人群需求个性化定制,提前为您专业订制体检套餐,到院核对信息即可安排体检
VIP会员制档案管理
建立个人健康档案,根据需求定期跟踪随访管理。